2025年10月13日,得朋电子(DEPEND)与您一同回顾半导体市场“一周芯闻”。AI驱动与供应链重构,内存厂转型高端,国际巨头加速扩产与技术迭代,产业呈现智能化、全球化与自主化并进趋势。
1. 内存模组厂走向精品路线,积极拓展热门领域
10月8日,经济日报报道称,威刚、创见、宇瞻、十铨等内存模组厂在内存业务旺盛的同时,积极拓展热门领域,走向“精品路线”,提升毛利与获利。威刚推出企业级品牌“TRUSTA”,布局AI与高效运算;创见发展AI视觉业务,进军工控机器人市场;宇瞻强化自动化能力;十铨聚焦AI与边缘应用领域。
2. 德国削减芯片补贴冲击欧洲半导体雄心
10月10日,据外媒报道,德国计划未来几年削减约30亿欧元半导体补贴,转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。此前,德国曾承诺2025至2028年投入150亿欧元强化芯片制造基础,此次决定被视为其减少对亚洲供应商依赖、提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地位的雄心受挫。
经济部称微电子是“主权战略技术”,正起草长期计划保持投资吸引力,2026年预算草案仍含部分芯片项目。此前20亿欧元补贴虽获批但未发放,申请量远超预期,显示行业需求强劲。英飞凌科技表示,预算调整不影响其获批或审查中项目。
3. Rebellions融资2.5亿美元扩大AI芯片生产
10月8日,据SemiMedia报道韩国AI芯片初创公司Rebellions完成2.5亿美元C轮融资,估值达14亿美元,旨在扩大芯片生产并加速产品开发。本轮融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Arm,双方将共同推动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创新。公司还计划利用资金在美国、欧洲和亚太地区扩大业务,招聘人才并支持本地化AI系统的推出。
4. 英特尔最强CPU推动换机潮
据经济日报报道,英特尔9日正式发布首款18A制程的AIPC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系列3(代号Panther Lake),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出货。Panther Lake作为英特尔史上最强大笔记本处理器,规格大幅升级,有望带动华硕、宏基、微星等厂商迎来新一波笔记本换机潮。
该处理器算力最高达180 TOPS,多线程性能较上代提升超50%,GPU性能提升超50%。其采用先进制程技术,比上代产品更省电。
5. AI重塑芯片行业,本轮半导体周期仍有增长空间
10月6日,据硬AI消息,AI正重塑半导体行业,成本轮周期核心变量。花旗研报称,五年内AI相关销售额占半导体市场超25%,推动行业25年来首次增长加速。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增长16%至7310亿美元,但出货量低于峰值,行业增长潜力大。
半导体平均价格从2019年的0.72美元涨至2025年的1.26美元,涨幅75%,逻辑芯片价格大幅上涨是关键。逻辑芯片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27%升至2025年的39%。
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扩张是推动变化的关键,其在逻辑芯片销售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10%升至2025年的66%。尽管收入创新高,但半导体出货量仍低于峰值,表明供应链库存水平低,为未来增长留有空间。
6. 联电新加坡扩厂,打造新模式
10月8日,联合新闻网报道,联电在新加坡投资50亿美元新建22纳米晶圆厂,应对“非中非台”产能需求。随着美中科技竞争和AI发展,客户对分散供应链需求迫切,新加坡成全球半导体焦点。
联电2000年在新加坡建厂,开启当地半导体产业新页。近两年,全球半导体“去风险化”趋势加速,国际大厂纷纷重返新加坡扩产。联电新加坡新厂不仅是生产基地,还承担研发与备援使命,与台湾南科厂分工合作。新厂预计明年投产,第一阶段月产能3万片晶圆,使新加坡总产能突破每年100万片。